911.7公斤!11月2日,湖南省農學會組織專家,對在衡南縣云集鎮示范的第三代雜交晚稻進行了測產,專家組組長謝華安院士公布了這一結果。加上此地測產的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周年畝產稻谷突破1500公斤,達到1530.76公斤。這是普通生態區雙季稻的重大突破。袁隆平院士在長沙視頻連線測產現場,當聽到結果超出預期時,他鼓起掌來,高興地說:“非常激動!非常滿意!還要為國家糧食增產再作貢獻!”
測產地位于衡南縣向陽橋街道辦事處清竹村。示范基地30畝,種植的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團隊選育的第三代雜交晚稻組合“叁優一號”。據悉,這批組合從播種到收割只花了130多天,生長期短的優勢明顯。而且,在齊穗后1個月間日平均氣溫較2019年同期低2.95℃、日照較2019年同期少143.9小時的極端不利情況下,結實率仍達80%左右。
一場小雨給測產增加了難度。專家們穿著雨衣和雨鞋下田考察,并分成3組,對基地中的3丘稻田進行了機收測產,公布了3丘田塊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專家組認為,這個組合株型優良、莖稈粗壯、分蘗力強、穗大粒多、結實率較高、籽粒充實飽滿,而且后期轉色好、不早衰。
第三代雜交水稻是利用普通隱性核雄性不育系為母本,以常規品種、品系為父本配制而成的新型雜交水稻,具有配組自由、育性穩定的優勢。據介紹,2020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擴大了“叁優一號”的高產攻關示范,在湖南衡南、湘潭及桃源等地進行了雙季晚稻超高產攻關試驗。經過考察,示范點每畝穎花量多在5000萬以上,其中衡南畝穎花量最高達5800萬。特別是今年南方稻區結實灌漿期遭遇近60年少有、長達1個月以上的不良氣候情況下,“叁優一號”表現耐寒性強、產量高。袁隆平院士又提出“3000斤工程”設想,即2021年起在南方8省開展雙季稻周年畝產3000斤目標攻關示范。
(文/胡宇芬)